S2EP7 古人點走出神話嘅輪迴?睇下信仰點樣令人類直視歷史,仰望上帝之城|唯一與進程|《宇宙與歷史:永恆回歸的神話》(三)

本來呢一集係《唯一與進程》嘅下,諗諗下不如將佢整成三部曲嘅總結。重溫一下,我將耶律亞德嘅《宇宙與歷史》分咗做三部曲──原型與模仿、時間與反覆、唯一與進程。

喺原型與模仿,我主要想指出初民對於原型嘅共同想像就係天上、中心嘅原型,佢哋分出兩個世界,一個係模仿神明嘅世界,一個係未被光明照亮嘅黑暗世界,呢一個模仿神明嘅世界需要靠住每年嘅儀式維持。以此去進入初民嘅視角。

到時間與反覆,我哋講到初民仲將世界分成神聖時間同世俗時間,從一次羅馬尼亞嘅民族學家嘅考察,可以見到人會用英雄原型去消除歷史,用範疇代替歷史。而呢種範疇係無時間性,無論二千年前定五百年前嘅英雄都係做同樣範疇嘅事;同時範疇係為咗消除個體,任何個人經歷都只會被轉化英雄或祖先。呢種諗法嘅背後就係時間以年嘅重覆,去消除人嘅罪惡。而人雖然模仿自然,但呢種模仿同動物大有不同。

人禽之別

經常有理論嘗試去分個人禽之別,即係動物同人類嘅分別,但我認為人禽之別唔在於理性,我哋喺《人慈》(s1ep37)當中提到,人嘅學習能力先係一個特性,人人嘅天生認知能力一啲都唔標青。「科學家就設計咗38個測驗去對比一下啱啱學識行路嘅智人BB同其他靈長類,即係黑猩猩、紅毛猩猩,測試內容包括空間感知、計算能力、因果關係。但睇落人類並無一支獨秀,記憶同埋資訊處理唔見得有幾領先。」人可以好似一舊海綿咁,不停吸收知識。最簡單咁講,你唔能夠透過教育令到黑猩猩成為一個紳士,但能夠透過以年計嘅教育(同社會風氣),可以令人嘅每一個舉止都合於紳士;同理,你教育唔到一隻黑猩猩獨自喺現代都市生活,但你我作為都市人,就係透過教育(同社會風氣),成為可以適應都市生活嘅存在。

咁有無一啲嘢係人生而有,但係同動物唔同嘅呢?我諗喺呢三集嘅《宇宙與歷史》,你會感受到宗教(神話)同歷史係人所獨有。所謂宗教,我哋著重喺人擁有對非經驗所能夠感知嘅對象嘅感知同埋人所做嘅儀式,就好似我提到「你唔會見到一隻貓因為打爛嘢而去將五種樹葉磨成粉,然後五碗水煲成一碗水,之後倒落地去表示將罪過消除」,但人偏偏會為經驗所唔能夠感知嘅對象去做呢啲儀式;所謂歷史,我哋著重喺群體經歷同個人經歷當中,群體經歷係指將祖先嘅知識、概念、資訊去承繼落嚟,而個人經歷係一個人所做過嘅事物,但動物都有佢嘅群體同個體經歷,咁咪無人禽之別?我會話,形式上似,但內容上唔似。

群體經驗上,動物只繼承到動作,但繼承唔到概念,最簡單咁講,就係動物創造唔到文字系統去傳承概念,講唔到三百年前嘅事件、講唔到喺三千公里以外嘅動物嘅故事;個人經驗上,人唔單止有肉體上嘅經歷,仲有精神上嘅經歷──罪惡感。

依家,我哋可以總結人可以感知非經驗所能夠感知嘅對象、會做儀式、會無視時間同空間嘅隔阻,記得群體嘅故事、會有精神上嘅罪惡感。呢四個特點所共同指向嘅係乜嘢?係痛苦。

精神痛苦

當人感知到非經驗所能夠感知嘅對象。初民就將世界一分為二,一個係非經驗可以感知嘅神聖世界,一個係經驗可以感知嘅現實世界,佢哋認為神明都係處於神聖世界,然後就有「原型與模仿」所提到嘅建造──即係見到原型,再去模仿。呢種諗法,隱含住自己所身處嘅現實世界並唔完美、有不足、令人難受,所以先要改造世界。

但改造世界並唔足夠,人仲透過儀式不斷去追求嗰個神聖世界,以求忘記現實世界;用儀式作為時間循環嘅動力,以反覆作為黑夜嘅希望、作為光明來臨時候嘅謙卑。但感知到非經驗所能夠感知嘅對象係能力、人會做儀式係一個現實,點解感知到神聖世界就感到自己世界嘅唔完美?點解要搞咁多嘢去忘記現實?

喺「唯一與進程」當中,我哋發現痛苦合理論,其實係一種對於痛苦嘅迴避同忘記;而痛苦忍受論就係給予人勇氣同意志去面對痛苦。當我哋用痛苦作為主軸,我哋可以發現初民去建構唔同嘅系統、做唔同嘅解釋,係要去解釋人活喺世界當中點解會感到痛苦,以此解決世界為人所帶嚟嘅痛苦。望向創世原型嘅神聖,去將個體自由放低,將自我融入神聖嘅一體當中。

個體自由?

其實我呢度所用嘅「將個體放低」並唔準確,因為初民到底有無個體意識都係一個疑問。要知道,人係好依賴觀念去思考。正如喺一開始講太初存有論時提到,「喺初民嘅社會當中,我哋唔容易搵到一啲嚴肅嘅存在論字眼,例如「存有」、「實在」、「流變」、「幻覺」」初民亦未必有「個體自由」嘅概念,無呢個概念就好難有呢一方面嘅思考。就好似先秦無「民主」呢個概念,亦無當時嘅學者會去思考應唔應該有「民主」,最起碼咁講,就係難以完整咁思考到「民主」。我哋喺s1ep27 嘅1984都提過新語對於思考嘅影響,有興趣可以去聽返。

呢一種認為初民係放棄「個體自由」嘅諗法,可能只係我哋嘅想像。我哋依家明顯咁感受到所謂自己係個體,呢一個係社會文化、教育嘅影響,並非一個必然。就算人人本來都有對個體嘅感受,但因為缺乏個體呢個概念都會令人對個體嘅感受變得模糊。所以,現代人可能會因為失去個體自由而感到痛苦,但一個缺乏個體概念嘅人就未必會為失去個體自由而感到同等嘅痛苦,甚至並唔痛苦。就好似一隻綿羊就係無個體自由嘅概念,只會跟住羊群去走。

所以初民融入整體,目的未必係要放棄個體,而可能係不自覺咁放棄個體,而佢嘅目的就係要放棄精神上嘅痛苦。但我意思並非話精神上嘅痛苦唔係源自個體意識,相反,個體意識嘅結果就係產生精神上嘅痛苦。換言之,初民只係未必意識到個體,而只係意識到個體嘅結果──精神上嘅痛苦。

在人類以前,宇宙太空無所謂美醜

我想再次強調,人唔係天生就能夠承受痛苦,人嘅痛苦係人所獨有,而動物係無。動物唔會離開自己所屬嘅循環,千年以前嘅貓嘅習性,今日一樣;千年以前貓會打爛嘢,今日貓一樣打爛嘢當無事一樣走咗去,呢個係順應環境嘅不得已,同時,佢哋並無所謂嘅罪惡感,起碼無長久嘅罪惡感,動物唔會因為三年前嘅失誤而懊惱。人類,偏偏自製出罪惡感。正如李澤厚所講:

「在人類以前,宇宙太空無所謂美醜,就正如當時無所謂善惡。」(人生小紀,頁64)

人會後悔、有所認為正確嘅事,人會追求改善、追求完美、討厭不合人理想嘅規律。人嘅善惡好惡喺時間當中顯露無違。過去有令人痛苦不已嘅缺憾,身邊嘅人總會死去、人總會做錯事、就算唔做錯事都會做得唔夠好、歷史記載住民族嘅錯誤……另外,從過去所總結嘅未來總係令人擔憂,天災總會出現、危險隨時發生、只要少落一場雨就可能有食物危機(更多時候係為人擔心,例如擔心伴侶、家人、朋友)……眾多嘅憂慮成為負擔,人就要去尋求解決方法。咁樣講聽落有啲虛,我哋舉個現實例子。

縱使人人都知道自然嘅秩序就係生生死死,有生有死係再平常不過嘅現實,但呢個現實仍然令人無比嘅痛心。因為人擁有愛。《青春常駐》應該唱住好多人對所愛嘅人或事嘅心聲,歌詞係:

「叮噹可否不要老 伴我長高

星矢可否不要老 伴我征討

孩子即使早知真相那味道 卻想完美到 去違抗定數

偶像全部也不倒 爸媽以後也安好

最好我在意的 任何面容都 不會老

為何在遊蕩裡 在遊玩裡 突然便老去

談好一個事情 可以兌現時 你又已安睡

祈求舊人萬歲 舊情萬歲 別隨便老去

時光這個壞人 偏卻決絕如許

停留耐些 也不許。」

小朋友唔係唔知道有出現就有結束,每日嘅太陽出現又消失就已經訴說住流轉嘅真理,但小朋友仍然會真心咁同祖父母講:「唔好老去」、為祖父母嘅離世而痛哭,點解?係因為自然界嘅自然係屬於自然界,但人偏偏唔跟隨自然;就好似猩猩係自然跟隨季節去食生果,人偏偏去打獵、到人為咁模仿大自然去種植。模仿,正正係一種人為,神明有神明嘅方法起神殿,可能一日就起好,但人就係願意用人類嘅方法、以年計嘅時間去模仿神殿。

所以人係知道自然規律,但同時想住去突破自然,用概念去突破現實。當人見到現實,就會想像超越;當人見到有限,就會想像無限;當人見到循環,就會想像永恆;當人見到過去,就會想像未來。

當人見到祖父母老去,呢個人想像嘅,係祖父母嘅一直同自己同在,當祖父母死去,呢個人失去嘅,係一直嘅幸福。佢唔止呢一刻失去祖父母,佢知道佢嘅人生以後都要失去祖父母。人或者會因此充滿住後悔,後悔無如何如何、早知如何如何,但其實往往都唔會做得好到唔後悔,因為時間總係唔足夠、做到嘅嘢總係唔夠多,無論如何,人都唔想失去。因為最終而言,人唔係後悔,人係唔甘心,唔甘心自己無能力去抵抗自然、唔甘心他人受苦、唔甘心所愛消失、唔甘心世界只有現實,而無超越、無限、永恆……或者,想去突破自然嘅原因,就在於愛惜自己所愛。

所以,人知道自然有其規律,但亦知道規律並非必然。人唔想天災到嚟嘅時候就只有接受,所以起出能夠抵抗天災嘅屋;唔想所愛嘅人有病而死,就想去搵出治療方法;唔想旱災就餓死,就儲定糧食……無論係群體嘅經歷定係個體嘅經歷,過去都提醒人嘅無力、未來都成為人嘅壓力。人的確係會感到幸福,但人鮮明地感到痛苦。或者可以將李澤厚嘅說話改寫一下:

「在人類以前,宇宙太空無所謂愛恨,就正如當時無所謂荒謬。」

神話出現之前,人早已感受到痛苦,人基於面對痛苦,就想搵出方法去根本咁解決痛苦、搵出痛苦嘅來源。但喺自然界中搵到嘅,就只有痛苦本身,自然界嘅規律係唔合人嘅理,英雄可以食草藥中毒死、善良嘅人可以被老虎咬死、嬰兒可以突然呼吸唔到、孕婦可以因為生育而死……有愛嘅人,就會恨自然界嘅循環。自然界嘅循環對自然而言係自然,對人而言成為痛苦,現代嘅講法,就係荒謬。人就嘗試喺現實以外尋找,慢慢,人就搵到超越、無限、永恆嘅神聖世界。依靠超越、無限、永恆嚟令到痛苦變得合理、有其意義、有其解決方法。

……

全文請到patreon

發佈留言